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城市。
关于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报告提出,要顺应空间结构变化新趋势,着眼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持续做强重要节点城市特色功能。从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出,自2018年确立绵阳、德阳、宜宾、南充、泸州、达州、乐山等七个区域中心城市竞争上岗经济副中心以来,经过近四年时间的角逐,现已基本敲定四川的经济格局、城市格局就是一主三副五区协同。绵阳是单独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辐射带动整个川北的经济发展。宜宾和泸州是合起来成为一个组团,带动川南的发展。南充和达州合起来成为一个组团,带动川东北的发展。绵阳是“建成”、宜宾和泸州是“建设”、南充和达州是“培育”!绵阳的成熟度、认同度高过宜宾—泸州组团,更高过南充—达州组团!也就是说,尽管绵阳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副中心的地位已基本成熟,尽管宜宾和泸州是捆绑,仍然还处于建设阶段,最不成熟的是南充和达州组团,还处于培育阶段。由此可见,四川对经济副中心的定位,不仅仅是看GDP,还要看城市在国家大盘中的战略地位和综合能级等。经济格局决定城市格局。从中可以看出,自成德眉资都市圈之后,紧随其后的是绵阳都市圈,而这个绵阳都市圈+成德眉资都市圈,又形成一个成都平原城市群,对西部乃至全国建立一个强大的经济大后方和城市大后方,意义十分重大。这是绵阳,自2000年被批准建设中国科技城之后,又一次划时代意义的定位:中国科技城,成渝副中心!
而且只有绵阳,才可以单独宣称自己是:成渝副中心!因为它是四川*的自成体系的最成熟的副中心。
从经济上讲,自1993年起,绵阳的经济总量就是成渝之后,四川地级市的榜首。七个竞争上岗副中心的城市中,绵阳也是*个杀入3000亿俱乐部的城市。从战略上讲,绵阳承担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与成渝并列为“创新金三角”。城市地位,在全国都举足轻重。
从科技创新上讲,绵阳拥有30名两院院士、8万多名高科技人才;在2022年科技城百强中排名第7位,超越成渝,在中西部地区遥遥领先。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有多重大?应该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从城市底蕴、基础和综合配套上讲,绵阳曾经是全国*的专区,下辖德阳、遂宁、广元、潼南、金堂等19个县,辐射力强、认同度高。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医疗、教育、消费等各个维度,至今在四川的地级市中都是首屈一指。
其实,绵阳作为四川首席副中心地位的确立,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绵阳城市的定位,再到由省委常委兼任绵阳市委书记,一切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绵阳超凡地位的确定,对人才、资金、大项目好项目、交通建设等等的一切,都会产生巨大的虹聚效应!绵阳科技城,正在成为八方英才向往之地和奋斗热土!绵阳开启了第三次划时代意义的腾飞之路,这次腾飞,就是新书记号召的绵阳要干出自己的新天地——要在全国找坐标,争位次!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绵阳第一次腾飞,离不开1985年绵阳建市以来,第一代以王金城为代表的主政者和第一代以倪润峰为代表的企业家抓住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城市建设上,把绵阳做成西部的明星,在制造业上,把长虹打造成民族工业的骄傲!绵阳第二次腾飞,离不开“十三·五”期间,绵阳迎来了一位优秀的主政者,为绵阳走出发展低谷栉风沐雨,把自己的整个身心与绵阳的发展融为一体,开启交通大会战,在招大引强上做出了居功至伟的成绩!现在,488万绵阳人民在新一届主政者的领导下,再次发出了绵阳发展的最强音,10亿人才新政、科技助理、媒体监督慵懒散、一线工作法、项目签约开工双双破千亿,可谓佳作迭出,好戏连台……绵阳这座城市有幸,喜逢新机遇,绵阳人有幸,再遇优秀的带头人。
许以五年,绵阳定能重塑前所未有的新辉煌,许以十年,一个以“双300”为主城,江油、三台为支点的强大的绵阳都市圈,定会闪耀在祖国的大西南!
来源:虎眼视界